百亿私募的2022:老牌陨落 黑马晋升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1-13 09:57:12

2022年落下帷幕。

回顾这一年,受内外部因素影响,A股市场行情出现明显波动,整体表现较为低迷,高速发展的私募基金也碰到了成长的烦恼。

特别是私募行业里实力象征的百亿级私募,既有去年百亿级业绩排名第一的私募基金遭遇冠军魔咒,也有东方港湾等老牌私募业绩翻车,还有百亿级私募合规风控水平不能跟上规模增长的速度,被监管点名。


(资料图片)

在行业的洗牌期,不少百亿级私募开始慢下来,不断反思,探寻规模与业绩的平衡点,在投研团队、覆盖的投研范围以及合规方面下功夫,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与此同时,2022年有22家私募基金加入百亿阵营新晋机构。既有上海宽德、展弘投资、洛书投资、白鹭资管等量化私募,也有复胜资产、任桥资产、远信投资等主观私募实现规模逆袭。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在私募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站上了20万亿元的历史高点机遇期,2023年的投资机会将在哪里?

迎水投资夺冠,冲积资产遭遇冠军魔咒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百亿私募数量为112家,环比上涨7%。有业绩展示的私募管理人为92家,2022年平均收益为-7.16%,正收益百亿私募占比26%。2022年百亿私募前三名分别是迎水投资、玖瀛资产、明毅基金。

迎水投资以17.05%的年度收益成功夺冠。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迎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从事证券基金投资、资产管理业务,于2015年9月经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卢高文曾供职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总监姚洁俊曾历任私募研究员、量化投资基金经理。

目前,迎水投资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旗下基金产品486只。2020年,迎水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因重仓了茅台、平安和海螺水泥等,年化收益表现优秀,管理规模也迅速提升。

2022年是迎水投资取得正收益的第四年,迎水基金表示,从迎水方远多策略基金成立至今的表现来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主要是源自于严格遵循投资体系以及对可转债市场的把握相对较好,同时对下跌后的市场紧密跟踪,进一步研究丰富投资策略,成功开发并使用了一些新策略。

对于2023年,迎水投资则表示要乐观谨慎,在胜率和赔率都很好时乐观一点,上涨后估值过高人声鼎沸时要谨慎一点。

多资产策略代表的玖瀛资产,2022年度收益为8.79%,排名第二。专注债券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明毅基金2022年取得收益8.49%,排名第三,也是百亿债券私募的第一名。

此外,一村投资、上海宽德、思勰投资、珠海致诚卓远、洛肯国际、盈峰资本在2022年均获得不错收益,年内收益均超5%。

有深圳私募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主观多头策略私募业绩承压,特别是专注于自下而上选股的知名私募,受限于宏观研究能力,在市场中更显劣势。”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的冠军冲积资产,这家新锐百亿私募在2022年业绩惨淡,据某第三方机构数据,冲积资产目前在该平台合计有29只产品的净值展示,截至2022年12月,冲积资产2022年亏损幅度超36%。

东方港湾、淡水泉等老牌私募业绩垫底

2022年A股总体表现较为低迷,主要宽基指数中,上证指数全年下跌15.1%,沪深300全年下跌21.6%,创业板指数下跌29.4%。

在此背景下,百亿级的私募基金整体呈亏损状态。2022年有业绩展示的92家百亿私募的平均收益为-7.16%。其中,超七成的百亿私募遭遇不同程度亏损,有33家百亿私募2022年的净值跌幅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冲积资产、西藏源乐晟资产、东方港湾等多家百亿私募机构旗下产品在去年的亏损幅度甚至超过了20%、30%,跌幅超过主要的宽基指数下跌。

此外,数据显示,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东方港湾等多家老牌私募,2021年、2022年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业绩亏损。

面对业绩疲软,2022年内多位基金管理人道歉反思。希瓦私募相关人士表示,旗下部分产品今年以来回撤较大,主要原因是重仓了物业板块。2022年8月初在产品净值高位买入的投资人,回撤幅度确实超过了60%。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和谐汇一、希瓦私募在内的近10家百亿级私募因业绩回撤而道歉、反思。此外,清和泉资本、慎知资本、源乐晟等也反思了自身操作上的不足。

老牌百亿私募东方港湾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2022年公司整体亏损超25%。东方港湾掌门人但斌也发文道歉:“自2021年2月开始,这两年东方港湾业绩没做好,都怪我自己!”

“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2020和2021年不少头部私募规模狂飙,但在投研团队和水平上无法同步跟上,因此难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持续获取收益。

在市场剧烈震荡的行情下,一些百亿私募开始积极探索更好实现风险控制的方式。和谐汇一董事长林鹏在一封致持有人的致歉信中表示,后续也将更加合理地运用工具化产品来管理风险敞口。同时,公司还将通过引入宏观策略研究员以提高对宏观、产业政策的敏感度,希望可以更好实现风险控制。

黑马晋升,量化私募成赚钱主力

2022年,百亿私募阵营持续扩容,截至12月底,112家百亿私募中,有22家为新晋机构。其中包括上海宽德、展弘投资、洛书投资、白鹭资管等量化私募,也有复胜资产、任桥资产、远信投资等主观私募实现规模逆袭。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管华雨的合远私募、周应波的运舟私募不仅成立于2022年,更是在公司开启募资之后的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成功超越百亿规模。

虽然2022年百亿私募亏损占主流,但是也有25家百亿私募在2021、2022年的震荡市中连续两年取得正收益,其中量化私募是主力,特别是上海宽德、思勰投资、珠海致诚卓远业绩表现优秀。

公开资料显示,宽德投资是基于高频交易构架,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的量化对冲基金,在国内期货、股票、期权等主流市场获取收益,上海宽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是一家创于2014年初、由华尔街资深人士在珠海创建的私募基金。

有量化机构人士表示国内量化市场的独特性,包括A股成交量非常大,同时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少,给了程序化交易很大的空间。目前,A股市场的量化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不过继2020年、2021年的量化大年后,百亿量化私募整体收益在2022年也是出现衰减。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28家百亿量化私募2022年平均收益-0.09%,大幅低于2021年的平均收益20%。

深圳某私募人士表示,主观和量化没有孰优孰劣,任何策略都有周期性,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也认为,虽然短期量化的大发展可能对主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长远来看影响不大,量化未来会向量化多头方向发展,而主观私募更多是追求个股的深度挖掘,会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风格,适合不同的投资者。

2023谨慎乐观,三大主线相对明晰

目前,多家百亿私募基金发布了2023年投资展望。不少机构表示,2023年A股比较乐观,看好中国经济复苏,A股市场将从低位修复。

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近日表示,2023年看好两条主线,一类是“受困”比较严重的,比如受疫情影响的餐饮、酒店、航空、旅游等行业,还有地产现在泡沫快挤完了;一类是未来市场不断扩大的,有持续增长需求的行业比如医药等。

清和泉资本认为,2023年,A股市场有望从低位展开修复。投资主线中,清和泉资本认为上半年消费链和地产链机会更多,下半年安全链机会有望扩散。重点布局的行业有可选消费、建材、化工新材料、互联网和储能等。

在结构性机会方面,慎知资产创始人余海丰就认为,行业层面,结合估值的情况,看不到哪个行业会有突出的超额收益。2023年股市(包括港股)温和上涨,上涨的幅度首先取决于各种政策,因此相对看好内需(消费、基建甚至是地产)。

多数私募基金倾向于2023年风格会进一步转换,低估值板块、医药等消费板块以及汇聚低估值和平台经济的港股为未来看好的三大主线。

标签: 百亿私募的2022老牌陨落 黑马晋升 私募基金 私募机构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